還剩低 幾多心跳
人面脹 水晶錶面對照
連自己 亦都分析不了 得到多與少
陳奕迅《陀飛輪》
又過了一年。
本來懷著壯志想要替自己結算、羅列出今年的種種痕跡(從完成論文、外公、奶奶相繼過世...到升上碩士)也在年初記錄下當初承諾自己在30歲之前必須達成的事。不過,真的到除夕當天,當我恍惚聽完一堂關於「類比訊號」的課以後,回到家,就發現自己徹底失語了。
後來,在Facebook上聽到了《陀飛輪》,我就反覆聽著陳奕迅力竭地唱這首歌,把時間反方向回推一年,重新讀過這一年來記錄在這邊的種種。然而,令人頭皮發麻的是,我彷彿覺得自己讀的不是自己,而是「另一個人」的記事。這一點讓人很尷尬。而我想,如果我僅憑著這些「陌生的過去」來評斷過去的一年,實在有一種道人長短的感覺。況且,多年以後,我們也許會發現,當初那些以為關乎整個人生的關鍵其實大多都不怎麼重要,反而是那些不起眼的枝微末節倒成了影響你自己一輩子的轉折,不是嗎?
如果真能對未來有所想望的話,我想到的其實是當初從英國帶回來的紀念品:
當初去英國時,除了扛了一大堆豆子罐頭和茶回柏林,也在wellcome collection裡的書店心一橫買下了這組杯墊,分別是observe、reflect、invent和create的圖案。因為四個杯墊就像上面的圖案串成了一串賣,於是,它們似乎在暗示著某種「做學問」的過程(而我後來才明白,其實這個過程適用於很多其他事):你必須先心無旁鶩、毫無成見地觀察(observe)、反覆思索(reflect)、發明/發想(invent),最後是創造(create)。無庸置疑的,這裡的每一項都不可或缺。不過,當時讓我最感動的其實是第一項「observe」。
observe圖裡的人望著右方,而他眼前的眼光暗示著,他在這邊並不是胡亂地掃描四周。在這裡,他的「觀察」有方向,有焦點,是一種深刻的「凝視」。這讓我想到,約略是國小升國中的那段過渡期,某天老師在美術課裡在我們面前放上了一組靜物,要我們開始練習「素描」。對於那個年紀的小孩子來說,這當然是某種以認知心理學作為強大後盾的「教育」(或是你也可以把它稱作「規訓」),我不知道其他同學是怎麼想的,不過,對我來說,「練習靜物素描」代表著不僅僅是我們得開始為了美術班的升學考試作準備,更嚴重的是,我們全班再也不能打散到學校各處去寫生,各自去找各自的挖土機、水塘、大樹...,而從此就得安靜地坐在位置上,圍著一組臨時拼湊出來的水果、花卉、鍋碗瓷器云云,練習把它畫得「很像」。這直接取消了之前畫所謂「兒童畫」的樂趣和想像:我們捨棄彩色筆和蠟筆,開始去美術社買12枝一盒的素描鉛筆,開始買透明水彩--開始學習獲致一種應付升學的技藝和專業,開始認真「長大」。
我不知道當初究竟有多少不耐和反彈,不過,在多年之後,我卻突然覺得「素描的姿勢」似乎變成了一種「觀察」的隱喻,成了我自己最希望能獲得的一種「凝視」的能力。
靜物素描,這個不合時宜的練習,不就是種仔細、耐心的observe(觀察)嗎?
在素描時,我們得耐心端視一組的靜物良久,詳細地把每一個細節描繪到紙上。而且,我們絕不能單單把靜物拆解成一個個小部分,各自擊破。更重要的,我們必須兼顧全局,一個物件和另一個物件之間的關係、靜物和背景、桌面和光線的關係。套用一本科普級社會學入門讀本的書名,也就是「見樹又見林」的道理:我們絕不能顧此失彼、因小失大,當然也不能倉促馬虎行事。
也許對於今天的人來說,譬如杜勒(Albrecht Dürer)的《幼兔》展現的是一位畫家對於世界「客觀精細的精湛描繪」。不過,我們千萬不能忽略了杜勒在像這樣一幅畫裡所凝縮的「時間」和當初他在兔子身上投注的耐心觀察。
在現代,我們的眼光再也不用在同一個東西上停留、摩擦這麼久了,我們習慣了電影的觀看方式,於是每一個畫面對於我們來說的意義就只剩下了「殘影」的作用。每一個畫面、每一個圖像都失去了它們獨立存在的意義,它們為的是「牽引出下一個圖像」,也就是變成一連串動畫和電影。而在這樣的年代裡,我們似乎也失去了悉心等待、照看的能力,不是嗎?
諸如以上種種,我總覺得observe變成了在過渡到30歲以後,當我繼續焦慮,繼續極致地發揮我牡羊座急性子個性時最重要的能力啊!
除夕那天,和兩個室友吃著年夜飯時,我提起了這組茶墊,問了他們在observe、reflect、invent、creat裡對於他們最重要的概念。室友I說是reflect,室友H則說他還要想想。
新年之初,也想問問看到這則文的朋友們,對你們來說,你們覺得observe、reflect、invent、creat裡,哪一個對你來說最重要呢?為什麼?(大家可以使用左邊的意見調查表,也可以用留言說說你們的想法。)
最後,祝大家新年快樂。
我也還要想想,不過主要是因為我不太知道這裡的[重要]意味著甚麼.能力?期許?還是其他?我想應該是因為我沒能專心地過一個專心的人生,所以心猿意馬地不知道該選哪個(我試過要按兩個以上但程式不給按).
回覆刪除嘿嘿嘿,我設定不能複選。不過,一次可以生雙胞胎啊!
回覆刪除我故意選了create.
回覆刪除原因:30了,時日不多,做做看,內外平衡很重要.
一個由外而內 observe、reflect、
一個由內而外 invent、create
怎麼想也不能切開啊
30的我啊是一步步地走向 believe
相信 很不容易
要相信什麼? 相信誰? 為什麼要相信? 好難 哈
不過 如果你相信了 就會有力量
我會選擇create,倒不是因為不需要其他的項目,只是個人的評量罷了。
回覆刪除reflection對我而言太過危險了,我很可能在裡面無盡後退到無盡陷落...
invent聽起來需要很多很多的創意,我可能做不太到...我想到了Bach的創意曲,真是瘋狂,聽聽顧爾德吧...
observation,或許我更需要的是聽或身體的察覺。
想不到連生小孩也不專心這件事竟然被你發現了XD
回覆刪除我覺得reflect也可以放在後面,是一種反思與映照,而且是承先啟後的。observe->invent->creat後,再reflect,會從中看到錯誤、失敗、成長或各式各樣的經驗回饋,然後調整方向,再繼續整個循環。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