組合傢俱的的方式是一個時代,家庭和社會結構的忠實形象。典型的布爾喬亞室內表達了父權體制:那便是飯廳和臥房所需的整套傢俱。所有的傢俱,功能各異,但卻能緊密地融合於整體中…。在這個私人空間裡,每一件傢俱、每一個房間,又在它各自的層次內化其功能,並穿戴其象徵—如此,整座房子便完成家庭這個半封閉團體中的人際關係整合。
布希亞《物體系》
你想像中德國式的閒暇餘裕畫面是什麼?一個坐在電視機前的胖子喝著啤酒?用英國皇家茶杯喝著茶配著手指大甜點的德國佬?圍在壁爐前吃著香腸的老太太一家子?而男主人缺席不在,因為去小酒館和朋友喝啤酒了?對於19世紀的德國人來說,所謂的舒適餘暇就是買一套好沙發。
這實和德國在18、19世紀發展出來的家庭和區分公私領域的概念有著密切的關係。這個時候,雖然法國大革命帶給德國政治解放的示範作用,不過德國的中產階級在面對對抗王權時基本上還是受挫的,在失望之餘人們積極尋求一個無涉政治的領域,此外現代化和後來工業化帶來的社會變遷與異化也讓人轉而尋求一個完全不同於工作和外在公眾世界的對立面。自此德國才發展出了公/私領域的概念,家庭也成為一個相對於外在世界穩定不變、不可侵犯私領域的代表。客廳也因此在這樣的概念下成為私領域(家庭)的重心。
客廳這個現代再平常不過的住宅標準設備其實是在18、19世紀才形成的概念,而且在20世紀時才在社會的各個階層中普遍開來。在這之前人們甚至都沒有起居室、睡房、書房或是家庭成員各自房間的概念。
在客廳概念的發展過程中,沙發則成為其中最重要的角色。沙發的社交重心象徵其實可以追溯至沙龍,在私領域中的公眾社交中心。到了20世紀後,沙發更在德國人的心目中代表著親密、隱蔽的私人生活。即使如此,從19到20世紀末的各個時期中,從樸實的成套沙發、華麗的炫耀式沙發到機能性的沙發床或是現代的極簡主義,沙發一直保持著它曖昧的角色。一方面它作為一個家庭重心的核心場域,另一方面則又牽連的家庭形象的展演和自我定義,如同客廳作為和公領域聯繫的角色相同,沙發雖然處於私領域中卻同時隨時等待著外界的介入,沙發也就成為了人在公私領域中戲耍的介質。不過,在電視的普及之後,沙發的中心角色也就被電視取代了。所以現代人在布置客廳時,像是在玩老鷹捉小雞般,沙發們追著電視跑,一方面保持距離,一方面保持面對面,客廳的布置完全操之於電視之手。
不過在看電視時,我老是生出一個想法,電視其實是在家庭聚會中最佳掩飾段話中斷時的沉默和朋友間無話可說窘境的最佳工具不是嗎?我們說不定得感謝電視維持了這麼多社交和婚姻關係的貢獻?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