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6-27

Zidane: A21st Century Portrait

他最細微的動作、臉頰上滲出的汗水和目光的移動,都將在17台攝影機的審視下被記錄、分析、放大…

這部長達90分鐘的影片是由Turner獎的得主Douglas Gordon 及 Philippe Parreno 在2005年的作品﹕在90分鐘的足球賽中,17部攝影機環繞場邊,不同於一般的足球賽轉播總是追逐著足球和賽事,它們僅僅把焦點集中於 Zinedine Zidane 的面目表情。於是在整部影片中,我們看到的是一個後來被稱為"足球之神",被徹底放大的情緒與被賽事牽動著的激動、憤慨、氣餒與狂喜。在刻意的放大聚焦和凝視的目光中,現代的聖像也終於在足球的神話中透露出一絲熟悉的人性。

即使Douglas Gordon 和 Philippe Parreno當初只是希望可以藉此研究一個足球的文化現象,不過就像是一個寓言般,在一年後2006年的世界足球賽中,在109分,距離終場只剩下十餘分鐘時,Zidane 用頭衝撞了當時他的防守員義大利隊的Marco Materazzi,拿了紅牌,而被判離場…

球賽,尤其是職業球賽,是一個刻意簡化了的勝負場合、簡化了的空間範圍、簡化了的時間限制、簡化了的敵對形式、簡化了的決定勝負的方法、簡化了的規則、簡化了的勝負後果代價……這樣的簡化讓人覺得安心,讓人感受到一些純粹的事物的誘惑,尤其是在無可逃躲的濁世裡。
楊照《悲歡球場》

我想,正如楊照說的,因為就是個如此被簡化的純粹事物、一場被濃縮、精練,充滿意外卻又無傷無害的人生戲劇劇碼,所以足球才會讓柏林整個城市街道在轉播的90分鐘內空無一人,而整個城市又會在緊張的時刻同時響起歡呼或嘆息 ─ 城市在這些稀有的時刻才顯現出它的同質性和內聚力。只是,相對於其他風靡足球的國家,因為對於納粹的記憶,德國也只敢於在足球比賽的框架下或是進球的時刻盡情放肆地位自己的民族、國家吶喊、歡呼。這是塑造文化認同、劃定界線和界定你我的時刻。不過,這樣的時刻看在我眼裡總是覺得彆扭、怪異,尤其在看到了W君在MSN上用德文書寫的個人訊息"Wir haben gewonnen." (我們贏了)時。我想我應該先釐清﹕誰是我們?你們是誰?我是我們嗎?我其實是你們?這些問題…

展覽資訊
Zidane: A 21st Century Portrait
Douglas Gordon / Philippe Parreno
展至2008.08.09
DAADgalerie Berlin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