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11-07

春宮畫與中國身體


一幅春宮畫能承載哪些訊息呢?工筆畫師使用的界尺、礦物顏料、庭園的擺設佈置、木造樑柱卡榫角度、花卉的時節、隱藏在散亂華服下的時興首飾、穿衣風格、身體美學(裹的似拳頭般大的小腳),當然,還有畫中男女的眼神交錯和「屬於古代人的含蓄的情慾表現」。然而,除此之外呢?


相對於西方的情色繪畫傳統(不用懷疑,這邊我們大可把西洋藝術史裡大半作品歸入其中,尤其是那些假希臘羅馬神話之名所畫下漂亮少年少女的胴體,甚至是歡愉恣意場面歸入其中)而言,中國的春宮畫是出了名的「太過冷靜」。譬如說,我們會在春宮畫裡看到,即使畫家已經細緻地將男女的生殖器和毛髮描繪出來,甚至是把畫中的人物暴露在露天的庭院之中,不過,在現代人眼中,這些本該挑動神經的場面實在不夠到位。因為,就好像和西方強調肌肉和皮膚的繪畫相比,中國春宮畫裡的人物比較像是失了血肉、剔了骨架、吹脹了的皮囊,而且就這麼被攤放在太過開闊無邊的光天化日下似的。說明白點說,就是:這,怎麼能真的盡興呢?

不過,對於哈佛大學(Harvard University)科學史教授栗山茂久(Shigehisa Kuriyama)來說,中國古代春宮畫不僅僅是在床第間或是密室裡流傳、挑動感官的圖像而已,而是遠比我們想像更複雜、細密的牽連了中國古代人對於自己身體、天地寰宇、疾病養生的理解,甚至是反映了對於整個中國「觀看」的傳統。〈身體想像和體現經驗的歷史〉(The Imagination of the Body und the History of Embodied Experience),這篇文章裡,栗山茂久比較了中西方的醫學書籍裡對於人體的呈現以後總結說,西方現代醫學對於身體的想像主要源自於解剖學的傳統。不過,我們並不能把這邊的解剖學(Anatomy)想像成今天在醫學院裡實行的那樣無菌、中性、嚴肅的科學研究。因為,正如栗山茂久指出的,西方解剖學始終連結著一種西方人探奇、窺淫的視覺癖好(一直到16世紀,解剖過程的「展示價值」一直比它真正的「科學研究價值」來的高),而這種獵奇的眼光也反映在解剖學的插圖裡。

譬如說,1543年出版的《De Humani Corporis Fabrica》人體解剖學圖冊封面,呈現的就是一群騷動不安、爭先恐後的人體解剖「觀眾」。

另外,在講究「逼真」的解剖學圖鑑或是用蠟製成的身體標本,其實也連結著這種對於「觀看人體內部」的慾望。

在西方,器官往往被展示成一種「寫實」的、慢慢撥開皮膚、血肉的探索過程。相對於此,中國的圖畫即使同樣也在顯示五臟六腑的位置,不過因為在中國身體概念中「肌肉」無足輕重,面對人體時也沒有西方近乎狂熱的觀看慾望,這裡的人體反倒像是透明的。人們並不覺得有必要把開腸剖肚的過程顯示在「內景圖」裡。於是乎,中國的人體圖像從來不像西方的那樣,具備「奇觀」的聳動效果。

回到春宮畫上來說,正由於中國古代缺乏窺淫的目光,而且習於用寰宇去理解肉身的運作,回到如此「實用」價值的圖像時,也反映出了自己的身體觀:無肌肉的形體褪去了窺探的震顫,在一如身體的天地之中的調情男女也顯得泰然、平靜多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