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11-01

「藝術收藏室」:一個微觀世界的收藏觀

17世紀丹麥學者沃爾姆(Olaus Worm)的藝術收藏室,出自1655年出版的《Museum Wormianum》。©The Smithsonian Institution

關於收藏家,班雅明(Walter Benjamin)曾經在〈打開我的圖書館〉裡,留下一段神奇的文字:

對收藏家來說,最勾魂攝魄的莫過於把單獨的藏物鎖閉進一個魔圈裡,在其中物件封存不動,而最強烈的興奮,那獲取的心跳從它上面掠過。任何所憶所思,任何心神領會之事,都成為他財產的基座、畫框、基礎和鎖閉。收藏物的年代,產地,工藝,前主人─ 對於一個真正的收藏家一件物品的全部背景累積成一部魔幻的百科全書,此書的精華就是此物件的命運。於是,在這圈定的範圍內,可以想見傑出的相面師 ─ 收藏家即物象世界的相面師 ─ 如何成為命運的闡釋者。我們只需要觀察一個收藏家怎麼把玩欣賞存放在玻璃櫃裡的物品就能明白。他端詳手中的物品,而目光像是能窺見它遙遠的過去,彷彿心馳神往。


相對於今天我們所熟悉的「藝術收藏家」,班雅明這邊所談的「收藏家」當然非常不同。拿班雅明自己來說,他自己就是一個極不合格的收藏家:他的書房遍地狼籍、凌亂不已。而且他不僅承認,他沒讀過他大部分的藏書,班雅明通常更讓這些也許從拍賣會、舊書市收購、競標來的珍本書籍就這麼毫無秩序地被堆放在書架或是散落在書房的地板上,幾乎不把到手的東西再繼續轉賣出去。和今天「大收藏家」更為不同的是,班雅明似乎不具備什麼「慧眼」,除了稀有、裝禎精緻的古版書和藝術作品之外,他也收集一些怪里怪氣、絲毫不具備任何「市場價值」的鐵皮玩具、玻璃球、童書、舊風景明信片、筆記本,甚至是報紙上的分類廣告和他兒子的童言童語云云。

由此,我們可以輕易想像,班雅明的收藏室,和現代博物館或私人收藏室那樣恆濕恆溫、無菌無塵、外加鉅額保險的空間當然極為不同。不過,如果我們回顧16、17世紀的藝術歷史,我們不得不承認的是,相對於今天的藝術收藏,班雅明的收藏型態無疑比較符合文藝復興晚期到洛可可時代的藝術收藏傳統。

藝術收藏室:微觀世界

事實上,16、17世紀的「藝術收藏室」(德文是Kunstkammer,有時也被稱作「珍品收藏室」Wunderkammer)雖然名為「藝術收藏」,不過在現代人的觀點下,「藝術收藏室」實在收藏了太多與「藝術」無涉的物品。譬如像是神聖羅馬帝國皇帝魯道夫二世(Rudolf II)或是丹麥學者沃爾姆(Olaus Worm)知名的藝術收藏室(Kunstkammer)收藏的絕非只是狹義的「藝術作品」而已。藝術收藏室裡不僅僅收藏著從各地蒐集來、貫穿古今的油畫、雕塑、瓷器,更陳列動物標本、化石、花草、浸泡在液體裡的畸形人體、手稿、書籍、測量儀器、繪畫用具、地球儀、鐘表、機器人云云。在16、17世紀,雖然「收藏」在很大的程度上肩負著炫耀、展示自身財富、知識的功能,不過「藝術收藏室」也被視為是整個寰宇的縮影。收藏家在炫耀自身琳瑯的藏品之餘,他們也總試圖在一個有限封閉的小室裡透過收集和揀選,用物件描繪出一整個世界的圖景。而正因為「藝術收藏室」被想像成一個完滿的「微觀世界」,藝術收藏室收藏的物件當然不能只是藝術作品而已。如果我們去翻閱當時收藏家替自己收藏所出版的圖錄,我們會發現,從整副巨大的鯨魚骸骨到醫生從病人身上取出、微小的膽結石,從堅硬的龜殼到易碎的蝴蝶標本,從日常實用的度量工具到抽象的神學書籍,從珍稀的宇宙模型到平凡的礦物、石塊,從最新發明的鐘錶到遠古的木乃伊、從藝術品到自然界的昆蟲鳥獸,通通都在收藏之列。

或許對於我們來說,他們的收藏會顯得過於混亂蕪雜、太過雜食,不過,光考慮一個問題,我們就不得不接受這樣的必然性:一個專業分工、井然有序、一塵不染,或許還散發著淡淡的消毒水氣味的收藏空間還能算是「世界」本身嗎?難道世界本來的面貌不就是一副難以化約、局限、統整劃一的嗎?

現存最早的藝術收藏室圖像,出自1599年伊佩拉脫(Ferrante Imperato)出版的《Historia Naturale》。© Universitätsbibliothek Erlangen-Nürnberg

收藏:物件的秩序

在16、17世紀的藝術收藏室裡,科學和藝術、審美和實用總是參差混雜、交相融合在一起的。而收藏家在這個小宇宙裡從事的活動也不只是單純的「收藏」而已。或許我們可以先回到「收藏」這個單字上面來談。在德文裡「收藏」的動詞是「sammeln」,源自於「zusammen」(一起)的古字,然而在「sammeln」裡其實也暗藏了「Same」(種子)的意義。在17世紀之前,「收藏」雖然總和「虛幻」(Vanitas)、「浮華」(Eitelkeit)的概念連結在一起。然而,正如在sammeln(收藏)、zusammen(一起)、Same(種子)這些字裡所暗示的,「收藏」這個活動本身是極為具體可感、經驗性、判斷性的。

在「收藏」之前,我們必須先經歷過一連串興味盎然聚焦、找尋、辨別、確認、觀察的過程。對於16、17世紀藝術收藏室的收藏家來說,這個過程可不只是「價值確認」、「辨認真偽」這種簡單的鑑定問題,因為他必須能判斷,哪一項物件才是他的小宇宙尚失落的一片微小缺角,把原先在空間上或是時間上分立的物件聚集在一起。可是,「收藏」仰賴的也不僅僅是「客觀的知識」而已,因為沒有一些機運和運氣的話,收藏家搜尋的目光可能永遠碰不上「對的物件」(事實上,每個「收藏」在某個程度上都帶著一些「僥倖」的意味) 。正因為如此,雖然所有物件都有自己原先的歷史和意義,不過透過收藏的過程,每個藏品也都把自己鑲嵌進了收藏家的身世裡。每一個藏品對於收藏家來說,都代表著某種「偶遇」、某種祕密的連結。

此外,把尋得的物件帶回家(先別論他為此耗損了多少精神、身體、時間或是金錢上的代價)只是完成「收」的動作而已。「藏」不僅僅意味著,我們必須開闢出一個屬於那個物件的空間來,確保它在你的私人所有權管轄下,「藏」更代表著我們必須對那個物件有一定的瞭解,賦予收藏品一定的意義,因為,如此一來,我們才能知道要怎麼保存它,而它又必須擺放在哪裡?和哪些其他現有的藏品產生連繫和關係?在哪一個系統、分類、範疇下?

對於現代的藝術收藏家而言,他們大可選擇一個專門的類別,投身其中,把投資押在一個特定的時代、一個特定的流派或是幾個特定的藝術家上(這彷彿已經成為現代檢驗一個收藏家專不專業的標準),不過對於16、17世紀的收藏家,或是對像班雅明這樣,想「拯救物品」的20世紀收藏家來說,「收藏」同時關係著專注的觀看、探問、詮釋,並在這些混亂、混沌的物件裡主動地理出頭緒,閱讀出藏在物件背後的秩序和定理。也因為這個原因,「藝術收藏室」並不只是收藏品的單純容器而已,在16、17世紀,不只是收藏家、學者、科學家、藝術家,甚至家庭成員和兒童,在藝術收藏室裡把玩各式新奇的萬花筒、顯微鏡、光學儀器、機器玩具,觀察遠方帶回來的動植標本,比較物件間的異同,推論、分析自然界的現象,再以此製造出各種機械、玩具。

在科學史的研究裡,17世紀通常會被描述成「現代科學」的開端。不過,我們必須知道的是,現代科學的興起並不只是一個除魅、理性化和科技發明的進步過程。現代所謂的客觀、中性的「科學」最初其實奠立在「收藏」、「分類」、「紀錄」之上。而16、17世紀的「藝術收藏室」不但以一種探奇、遊戲的風氣刺激了實驗文化的發展,用它琳瑯、繁複的物質經驗孵化出了西方最初的「科學概念」。在很大的程度上,「藝術收藏室」更直接影響了英國皇家科學院(Royal Society)在17世紀中的設立和當時在英國逐漸興起的「科學研究」風潮。

「藝術收藏室」的沒落

今天,雖然在傳統的藝術史討論中總習慣將17世紀的「藝術收藏室」視為是現代「博物館」的起源,不過,事實上,16、17世紀的「藝術收藏室」遠比我們當代意義下的用來「展示作品」的「博物館」要廣闊、生動、複雜的多。一直到18世紀中期,學者因為對於「實用性」的思考,開始去區分「藝術」和「科學」,貶斥當初在藝術收藏室發明、沒有特定用途的機械玩具,認為科學的意義在於生活實用,而藝術則是與實際生活無涉、冗餘的休閒娛樂。(註一) 「藝術收藏室」在這個思潮下漸漸喪失它百科全書式的樣貌,逐漸分化成了「自然科學收藏」和「藝術收藏」。而16、17世紀裡那個繁複、層疊、未被學科割裂的完整世界圖像也漸漸被分割成「實用的自然科學」和「陶冶性情的藝術」,兩個涇渭分明的領域。

如果班雅明1930年代在〈打開我的圖書館〉裡近乎悲觀地寫著,「真正的、名副其實的收藏家」即將亡滅的話,他這邊指的當然不會是,今天那些穿梭於兩大藝術拍賣會上的「收藏家」(這些把「市場價值」直接等同於「藝術價值」的「產業」怎麼可能會絕跡呢?),而是那些把物品從市場秩序、實用價值拯救出來的收藏家。而班雅明哀悼的,或許也正是一個世界還沒被知識、學科、使用價值所定義、標價、規訓的那個年代,一個萬物平等,而人們還有耐心去低頭撿拾、觀看、尋索的年代。



註一:事實上,「科學」和「藝術」在18世紀中的分裂也是我們今天認為藝術擁有它自己「自主性」(Autonomy)的遠因,因為在16、17世紀「藝術收藏室」的概念裡,藝術是與「機械技術」、「自然」和「對於古代的崇拜」緊密連結在一起的。「藝術」這個字從希臘羅馬時代以來除了用來指稱「知識」,16世紀時「藝術」更是「哲學」和「(自然)科學」的同義字。而現代意義之下的「純藝術」,一直要到啟蒙時代以後才漸漸成形。


-----------------------------------------------------------------------------------------------------

另一個藝術收藏室的例子是17、18世紀Levinus Vincent在荷蘭成立的收藏室。下面的圖片是他為收藏所製作的圖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