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台灣時,只到在不是自家場子裡,就可以感受到台灣新聞媒體的無孔不入。到自助餐聽吃個飯-看新聞,打開奇摩首頁,最先映入眼簾的也是新聞(還附送圖片),也許是自己的定力不夠,或是對新聞的過於期待,往往知道這是個陷阱,還是會掉入循環性的新聞中,搞得自己最後腦筋一片空白,然後筋疲力盡地才重回自己當初打開奇摩首頁的目的,然後低咕,明明自己就是想查個英文單字幹麻把時間耗在這些東西上...所以當初在德國看到李明璁的這篇「安安靜靜最大聲」非常地感動啊。
不過在德國,我打開瀏覽器的視窗其實也是新聞首頁。老實說,德國的新聞媒體的品質其實也參差不齊,不同的是他們分眾的性格很強,譬如Bild就可以說是台灣的蘋果,而有名的明鏡周刊則是...(我不知道台灣有沒有這麼專業的期刊)。而我現在在網路上看的其實算是一個沒有那麼菁英,也沒有那麼娛樂性,雖然他會報導我們Berlin動物園的可愛的小熊Knut,也會有樂透的開獎號碼,不過他們的視角還是遍及全世界的。同樣處理抗議事件(譬如最近的G8),我看的這一家不會聚焦於抗議民眾中和警察的身體暴力,而是在於雙方的訴求以及爭執點,相對的在台灣為樂生請願的那群人卻要努力去經營、運作才能在媒體上搶到一些發聲的版面,然後看到在電視中剪接出來的報導實在是令人吐血,請願被解讀成了鬧劇,而訴求只是背後的幽靈。
剛來德國看電影或是看電視的時候,總覺得很不習慣,因為在德國播出的電影除了那些影展上的片子外,通常都會以德文配音。這就像是我們在看史瑞克的時候忽然發現那個艾迪墨菲配音的驢子突然說起中文時感覺是一樣的(吳宗憲配音也許是另外一個彆扭的原因)。德國人對於必須緊盯螢幕下方,同時看畫面覺得非常不習慣,不過我覺得更怪異的是我在德國電視裡看到梁朝偉、章子怡、王菲、張曼玉全都說起了德文!然後我想這也許是一個文化中心的象徵,所有都必須納入他們的文化脈絡中才會被他們看見、聽見。不過在新聞上卻可以明顯地觀察到,他們的視野是很國際化的。新聞會去關心全球化對於非洲的影響或是醫藥專利權對非洲愛滋病患的影響。我們當然可以說他們是以一個世界警察或是正義製造者的身份自居,不過我還是覺得,比我們小家子氣的對立分裂好多了,不是嗎?
世界太亂,還是讓我們看看可愛的事物,柏林動物園的新寵-Kunt:
梁朝偉、章子怡到了法國就改說法文呢!
回覆刪除那天我在某個班的公佈欄看到導師張貼的一篇新聞,某國三女生為了幫單親媽媽負擔家計以及弟妹的學費,默默地當洗頭小妹不敢讓師長知道。直到畢業旅行,她非常希望能到木柵動物園看長頸鹿,忍不住跟信任的老師商借旅費。結果,我看到木柵動物園的長頸鹿這個夢想,我就鼻酸了......!
整個不知道為何從Knut直接聯想到那隻長頸鹿。
我真的好喜歡那隻北極熊喔...
回覆刪除好可愛喔...
送我一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