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07-30

documenta12


其實在這之前,雖然懶散,還是在師大的法語中心學了兩年法文,忘了當初自己是扭捏於什麼也說不清的緣故,在某天法文班的休息時間中,突然就開始質疑起自己去法國唸書的想法,開始懷疑起藝術和法國的連結、法文中囈語式的說話方式,會不會只是自己浪漫的異國想像罷了。當時正值大學裡的最後一個暑假,於是我想,也許去看看、踏踏那塊土地是最實際、且最踏實的方式;而年輕自助旅行者的姿態,也最適合成為在畢業前的一個逗號--面對之後尚未明晰的決定前,一個緩緩的、不疾不徐的停頓。那是一個為期56天、橫跨歐洲德國、法國、西班牙的旅程。


在這樣的機緣下,五年前的夏天我第一次參觀文件大展。當時雖然生理上疲憊不堪,加上在旅途中累積了不少焦慮(這都要怪我自己矛盾、機車的個性,不過這是另一個故事了),但是面對documenta11中大量的作品時心理上其實還是激動不已,即使自己當時只能很概括、粗疏地去理解它。當下覺得自己站在某種全然未知的、渾然不可解的謎團前,雖然迷惑,可是打從心底預感:穿過了迷霧,那個一直尋找著的應該就是在那一邊...。

這五年的日子中,實習、當兵、繼續焦慮於未來的選擇。而這個夏天,文件大展已經邁入了第十二屆,而我也在德國待上超過了一年了。

其實在第十二屆文件大展6月16日開幕前就認真地想過要好好地介紹這個展覽,不過還是拖延到了現在。在這一篇中,我先粗略地介紹文件大展的背景,在我8月8號去維也納前,會"試著"每天介紹一件作品。(謎之音:似乎要公告出來,才會有約束的效果。就是個懶啊。)至於有興趣的人,可以到我Picasa的相簿存取或是瀏覽我拍的照片。


德國卡塞爾文件大展(documenta)可以說是當代藝術最重要的展覽之ㄧ,參觀人次僅次於威尼斯雙年展,於創辦之初每四年,而今每五年,於德國中部的卡塞爾(Kassel)舉辦一次。卡塞爾這個原本名不見經傳的小城也因為文件大展的舉辦而有名了起來。我這次去Kassel時也特別觀察了卡塞爾大學一番,老實說,這個城市對我並沒有太大的吸引力,反倒是順道去拜訪的哥廷根(Göttingen)雖然小巧些,我卻認為它小的穠纖合度,恰恰合適唸書。(謎之音:不過聽說你到目前為止只收到卡塞爾大學的入學許可)

1955年第一屆的文件大展其實原本附屬於卡塞爾的一個園藝展中,為的是展出在納粹時期,未獲重視或是被納粹稱為「頹廢藝術」的作品(其中包括畢卡索、馬諦斯)。而當初名為文件大展(documenta)的緣故,也是因為第一屆的文件大展有種紀錄的性質。因為展出的成功,文件大展也成為了之後每五年舉辦一次的藝術界盛事。

和其他國際知名的雙年展不同,每一屆的文件大展都會在展覽前進行跨領域的討論,討論的議題亦不侷限於當代藝術的問題,譬如在今年2007年的文件大展舉辦之前,已經於各地舉辦了多場座談會,並且於2003年起由世界各地的作家、社會學家、人類學家、文化研究學者及藝術家共同針對策展理念於各媒體間發表了超過300篇文章;策展人則於展覽前周遊列國尋找參展的藝術家,雖然展覽的走向完全取決於策展人的品味,不過也因此較容易避免掉政治角力的問題。今年的文件大展已經邁入第十二屆,策展人Roger M. Buergel 以三個問題的形式提出了他的策展理念:

  1. Ist die Moderne unsere Antike? 現代是我們的古代嗎?
  2. Was ist das bloße Leben? 什麼是最基本的生活?
  3. Was tun? 該做些什麼?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