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4-20

開學一週


在德國,大學開學的第一週通常像是台灣的選課,不過並不是在網路上擠破頭的加退選,而是拿著自己排定的課表,去聽自己有興趣的課。第一堂課,教授會介紹一整個學期的教學計畫,並說明參與課程的要求,譬如演講、出席率、報告的形式云云。在上過了第一堂課後,學生心裡也就有個底是否繼續參與這堂課,或是把課從課表上剔除掉。過了一週,學生在學期中的課表即大致底定,學期中的生活作息則也慢慢顯出了雛形……

看著這個學期的課表,我總是納悶,為何即使我修了這麼多的課,學分還是不比上個學期得到的多?這讓我著實在開學期前煩躁不已。不過,稍稍值得安慰的是,我集中在這個學期修習建築史的課,如此一來,單字的範疇也就近些。剛剛看到課表時,總和台灣的朋友打趣說,我在過了這一個學期以後,就可以去當柏林的導遊了。這個學期,我修了三堂建築史的課,而且幾乎都集中於柏林市內的建築物:柏林紀念建築地景、建築史概論和柏林二十世紀建築史。至於其他的課則有:氣味的歷史、喬托與古典、後殖民論述。不過,當初許多覺得很有趣的課程,譬如錢的歷史、Web2.0、電玩的文化分析、電影分析--以電影"Blow up"為例...等等,都因為衝堂或是領域差異太大的關係而放棄了。

在開學前一週,就像之前提到的,也許是因為心理隊開學後的生活有所預感,所以非常密集地看展覽、聽音樂會和劇場。這個週末,我看著放在書桌上當初范老師寄給我的德國意象簡介,想起了上個禮拜看的Wunschkonzert(點歌時間)。劇中,女主角回到家、把購物籃裡的東西一一歸位、吃飯、打開電視、收音機、看著賣場的特價目錄、洗碗、上廁所、抽菸...有一幕,在女主角盯著電腦螢幕,玩著附屬應用程式裡的新接龍時,她周遭的燈光漸漸熄滅...整個劇場漸漸隱沒在黑暗中,只剩下在舞台中間亮著的電腦螢幕和女主角的剪影。當下,我看著電腦螢幕中被滑鼠指標牽動著的紙牌,我想像著,她其實置身於一個在宇宙中運行的衛星中,在航程裡最讓人不安的,其實不在於她的孤寂,而是在人周遭那些再熟悉、尋常不過的日常瑣事和物件中,所透露出的那個無以名狀的陌生感...

當初決定去看這場劇時,毋寧是想藉此連結在時空的距離下無法參與的遠方,不過它連結起來的似乎更是一個巨大的隱喻吧?我想。

2 則留言:

  1. “……在人周遭那些再熟悉、尋常不過的日常瑣事和物件中,所透露出的那個無以名狀的陌生感...”
    不是很明白,何為陌生感?

    回覆刪除
  2. 我想,在某些時刻,在固定的週期性運轉中,人只要稍稍偏離一點,在自己和生活中間足夠涵容下觀看空間的時刻,我們會開始質疑,即使不知道自己所希冀的,我們就只是試著否定...我們的習慣、關係和網絡就會在此刻顯得既熟悉又陌生吧?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