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5-09

迪士尼樂園‧天燈

《明鏡週刊》對於上海世博的開幕報導網頁
景觀不能被理解為一種由大眾傳播技術製造的視覺欺騙,事實上,它是已經物化了的世界觀。

景觀自身展現為某種不容爭辯的和不可接近的事物。它發出來的唯一信息是:「呈現的東西都是好的,好的東西才呈現出來。」原則上它所要求的態度是被動的接受,實際上它已通過表象的壟斷,通過無須應答的炫示實現了。

Debord 《景觀社會》

世博國家館:一個由國家出資的迪士尼樂園

1851年倫敦世博會展館《水晶宮》

在世界博覽會159年的歷史中,「展館建築」一直是主辦國必須克服的最主要課題。不過,建築在世博會裡肩負的任務並不只是容納「全世界」的展品和蜂擁而來的好奇民眾而已,因為一個作為主要展館的「建築」本身就是一個最大、最直接的「展覽品」!在規劃世博會的過程中,主辦國往往會在建築上投注大量金錢和心力,因為建築不僅必須徹底展現主辦國的科技和動員能力,更必須炫耀式地表現出大國的雄厚財力。1851年第一屆世博會的展館《水晶宮》就是在這樣的思考下被興建出來的。在一個鋼鐵玻璃結構技術還尚未成熟的十九世紀中,英國在短短四個月內,興建了完全由鋼鐵和玻璃構成的一個巨大展館,並用水晶宮再次證明了自己「第一個工業化國家」的龍頭地位。當時的人們因為這個展館巨大的尺寸和其前所未見的玻璃帷幕,連站在展場中都會有暈眩感,褒貶不一,把它稱作「水晶宮」。一直到今天,水晶宮在建築史上被推崇為第一個成功使用玻璃、鋼鐵構造的工業化建築,它四個月的施工期更在建築史上創下了紀錄。

1889年為了巴黎世博會興建的艾菲爾鐵塔更只是單純地用來炫示自己的工業技術的「巴別塔」而已。嚴格看來,巴黎鐵塔根本不具備任何實用的功能:它除了它創紀錄的高度證明了法國工業技術已達臻的「高度」(300公尺)以外,充其量只是一個可以讓人登高望遠的高塔而已。(不過,這樣從高處俯視的姿勢其實也是一種現代知識對於紛雜世界的百科全書式的掌握、一個將廣闊城市盡收眼底的經驗--一個充滿權力慾望的觀看和展示。)

在興建的巴黎鐵塔前,法國的著名作家,像是左拉,曾群起反對在巴黎的市中心蓋一座大而無用的「廢物」。有趣的是,在過了一百多年後,這個鐵塔似乎變成了現代人婚紗照的最佳背景...

至於這個當初在歐洲殖民主義中運作的「展示邏輯」是多麼在今年的上海世博被延續、被套用的呢?我們只消看看這個對於中國國家館的簡介就會明白了:

出自2010年上海世博會的導覽手冊

事實上,在1851年的第一屆世博會中並沒有我們今天國家館(Pavillon)的概念。(英國王子當初認為必須把「全人類」呈現為一個和平的整體。)今天國家館區的概念其實要到1876年的費城世博會才真正發展出來。不過,正如在前一篇文已經提到的,1867年巴黎世博會就已經有類似構想,在會場中央提供每個參展國一方空地,用來興建自己的國家館,並建議各國要「用簡潔有力並且有趣的方式來呈現自己國家的特點、甚至是生活方式」。在這個邏輯之下,當國家館在1878年以後逐漸成為世博會的重心,國家館的建築也漸漸被認定為是「國家級的展品」。在這邊產生的問題是,怎樣的建築才能代表一個國家、在眾多的國家館中脫穎而出中,有效地吸引外國的觀光客?有趣的是,從最早19世紀到現代,各國利用國家館建築展示自己的「邏輯」並沒有多大改變。另外,我們幾乎可以說這個套邏輯也是他們在呈現殖民地的那一套:將自己包裝成一個刻版、扁平、不過卻絕對吸引眾人的「奇觀」。在19世紀時,參展國家會選擇重要的歷史建築(通常是幾個世紀以前、華麗誇張的)或是少見的農村風格作為自己國家的代表(就像是台灣原住民總會在重要國際慶典上被我們拿來作為台灣的代表),今天的世博會則是一個個奇形怪狀、需要搭配最先進建築技術的「後現代建築」(就像是今年上海世博裡的英國館德國館西班牙館正好就因為它們夠奇觀而成為觀光客的焦點)。

在1878年的巴黎世博會中,在「國際大街」上,一個遊客會先路過葡萄牙的歌德式建築,碰上盧森堡的傳統住宅,然後看到另一頭回教國家的清真寺、墨西哥的神殿...。有趣的是,和今天上海世博會相同,除了少數重要的國家館會被保留下來,大部分的國家館都在展期過後會被拆除(台灣不是才正在討論是不是要把我們的天燈搬回台灣嗎?),因此這些國家館建築有時候並不會真的用原本的珍貴建材製作,而只能維持到整個展期結束。

德國在1900年巴黎世博會的國家館。雖然外表是一個歷史主義風格的城堡建築,不過它的內部實是木造結構,外表敷上石膏。一個浮誇的表象。

在世博會中,殖民地通常會被展示成宗教建築(傳統宗教建築往往是西方眼中最「東方」的建築),這邊看到的是法國殖民地柬埔寨在1900年巴黎世博會上的國家館。

1867年巴黎世博會上的各國國家館。它們被製做成可以供人收藏的明信片販賣。

如此,這一群全世界各地的國家館們組成的「世界奇觀」不正是一個由各國政府出資買辦的「迪士尼樂園」嗎?還提供園區照片哩!

除了建築之外,如果每一屆世界博覽會可以等同「迪士尼樂園」,也許更在於從159年前的倫敦世博會起,世博就像無菌無害的迪士尼卡通般一直不斷地宣導著「和平主義」、「世界一家」的概念,而且使用的口號都大同小異。基本上看來,其實就像這一段在上海世博網站中的文字一樣:

世博网5月1日消息:人类文明的旅程从今天跨上新的高度。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一个寄托亿万人美好憧憬的世纪梦想,一个激情体验人类文明成果的科学盛会,一个追求交流、沟通、对话、合作的和谐大舞台,在和煦春风中呈现给世界。

第一次将承载着推动人类文明进步使命的综合性世博会带到发展中国家,结束了它历来是“发达国家专利”的历史;第一次以城市为主题,探求人类可持续发展的时代方向;第一次设立实践区,开启博览之余的实践先河--在159年世博历史上,在人类追求科学发展的不歇征程上,上海世博会,正在树立起新的坐标。

諷刺的是,在歐洲帝國熱中於舉辦世界博覽會、宣揚世界和平主義的同時,殖民政策下的戰爭從來沒有停歇過。(我想,這點清末的中國應該感觸最深!)譬如十九世紀下半葉正是法國殖民地擴張得最快的時期,到了第一次世界大戰後,法屬殖民地更到達了巔峰。這邊我們就不需要再去提,各個殖民國在世博會期間在檯面下的明爭暗鬥了。

當各國從現實世界跨入了世博會/迪士尼園區以後,遊戲規則變了:在園區裡,大家不再提槍、搶灘、肉博、壕溝戰。相反的,這個時候各個國家緊握在手裡的武器是「展示」、是「文明」、是「科技」。唯一的入園須知是,你必須面帶著像米老鼠一樣天真、單純的笑容,相信(或是至少「裝作」)人類未來的前景是樂觀的,而且世界是一個由多元美好的文化所組成的共同體。

左邊是納粹德國在1937年巴黎世博會上的國家館,右邊則是蘇維埃共和國的國家館。當年,兩個意識形態上的死對頭正好面對面被安排在巴黎鐵塔前方水池的兩邊。就像今年同時在上海世博會上參展的南北韓一樣。

上海世博台灣館官方網頁

當我看到Youtube上的世博館台灣館介紹和下面這段文字時,我只感覺自己的家鄉徹底地被異化了!我無法忍受,由一個世博會裡的建築來對我說自然、說心靈、說城市,來幫我定義什麼是台灣之美、台灣意象。還在展示你所謂台灣的時候,完全忽略掉了它複雜的脈絡和歷史!你知道嗎?這就像是以前殖民國在呈現殖民地時,一派樂天、事不關己的粗暴態度!

2010上海世博會臺灣館「山水心燈」,在外部主體形式上,呈現出多層表達的多媒體展演。通過LED「臺灣之心」球體與心燈外部,二者虛實互生的動態展演,呈現成萬蝶飛舞、海洋守護 、臺灣創意、自然永續與民間藝術的多種影像,向世界傳遞臺灣多元自然及生命圖像,並展現出日夜不同表現的多樣風情。

臺灣館以象徵太平洋的無邊際水池作為守護「心燈」的建築基台,以臺灣的日月潭水、鶯歌的陶土燒制的蝴蝶及玉山的原生山石為隱喻,呈現東方的五行和諧共生意義,踏上點燈檯就如同踏上臺灣寶島,共同為世界的和諧祈願,並彰顯「未來城市」中「回歸自然」生活力之展現,以得生活最大和諧之理想,並向世人表達二十一世紀之願景。

在台灣我們有多久沒有在城市裡看到蝴蝶、看到一片原生的自然了?又有多少東西在我們追求文化產業、經濟發展時被丟失、直接被犧牲、被放棄了?所以,請不要召喚那些被你驅走的山、水、自然的鬼魂來替你的科技、你的發展、你的經濟政策背書!台灣,不會因為玉山的石材、鶯歌的陶土、日月潭和太平洋的水就可以那麼輕易的被移植、被展示


記得那是某天剛考完某間大學研究所的下午吧?我們一群剛從大學畢業的同學,在晉江街集合,決定從台北坐平快車去平溪放天燈。當時,有人在天燈上寫著「考上教師甄試」,有人寫著「考上研究所」,我想我當初也許寫的是「出國念書」吧?當時,我們的困惑、焦慮和願望真的都很個人、很自私,而牽涉自身和當下各自對於未來的惶惑,所以那天我們用毛筆寫在天燈上的願望不會是「世界大同」更不會是「世界和平」...

你知道嗎?在我即將邁入而立之年,來到了這個距離小島七個小時時差的大城已經四年之久了,我才慢慢地試著去相信,所謂的台灣就是你自己總攜帶在身上的你自己、自己的記憶,才覺得自己有一些些微的能力資格去處理那塊土地上的記憶和歷史,才瞭解,所謂的家鄉不是一個特定的血統、特定的語言,它可以大至一個國家、一塊土地,也可以細微、抽象到一個動作、氣味、數字...



妳說「許個願吧!」

我想我的願望會是這樣的:我們可不可以讓,那些天燈、小巷、稻田、蜂炮、海水、雲門、在海灘上的奔跑云云的畫面就安然地留在小島上?可不可以別再去說「少一點戰爭、多一點單純」這些話了?我們可不可以把那些你寫在天燈上的「世界大同」、「世界和平」保留給選美會上的佳麗碰到類似像「你有什麼願望?」這種難答問題的時候說啊?他們應該還是比較適合說這些宏大的空話的啊!


12 則留言:

  1. 我感受到你文末的憤慨,我之前看完丹麥館的宣傳影片,再來看台灣,覺得我們台灣的文案、影片設計、建築(李祖原得標)都需要加強,但也許最要加強的,是讓這些東西過關的評審官員和委員們

    回覆刪除
  2. 不過我也問自己,那你覺得怎樣才是台灣意象呢?我們有可能不落入後殖民的窠臼嗎?你覺得呢?

    回覆刪除
  3. 死命的守衛那些已經快要消逝的、變得膚淺的東西,
    是否先想辦法如何讓那些對這種消逝和膚淺化投以理所當然態度的人們看見這層真相。

    意象是人創的,代表過去、現在的聯結和一種能夠永續下去的認同。
    誰說意像只能夠挖掘自過去,過去也曾經是現在或者未來,
    然而重要的還是,對於人們來說,他為何隨著時間推演,
    竟然從曾經的根深蒂固的繁華,衰弱成現在的輕挑與膚淺。

    回覆刪除
  4. 中国政府办世博,只是向内凝聚“爱国主义”,宣布当代是可以媲美历代“盛世”的万邦来朝,“大国崛起”。而各国政府乐于花巨资捧场,是要讨好中国手握钞票的十三亿消费者,宣传本国的产品,台湾亦不例外。本来就是各怀鬼胎,各具功利,何必强求背后的文化意涵呢?大家看看就好,不必太当真。。。

    记得一年多前的上海,到处尘土飞扬,路面大多体无完肤,似乎都被炮弹炸过。而这种情况已经持续了好几年。我们一介小民只希望安心过日子,却无缘无故被缴了钱、被纳了税,去办什么空幻无用、和我们毫不相关的世博。何苦来哉呢。。。

    回覆刪除
  5. 自古萬今有些多少個日子了,人類被記錄下來的存在何其短暫?
    轉瞬須臾,一觸就沒了似的,這就是人類文化光明下的其中一種脈絡吧。

    也許對於我們這些被號稱為多少受到啟蒙所荼毒的人來說,
    這些理所當然似的東西顯得並非理所當然,一切的發展皆有其脈絡,
    不是命定,卻也不是非註定,而其中的過程,卻總容易被忽略與遺忘,
    或者該稱之為遭受遮蔽呢?

    我們不是總說,人類就是群居性,會受到群招與搧動,
    而不自主成為權力遊戲中的一粒旗子,
    遭受無形力量所牽引,而高呼著 正義 也好, 愛國 也罷,
    實云就是被擺弄的魁儡,而且還是很開心的打心底高呼和平萬歲的魁儡。

    當然這與我們何干,並不反對,眼前這片高呼華麗的光景,
    不就是上演著人類一直以來上演的相同戲碼,虛華不實,
    炫弄與操弄,多麼沒趣,實在老梗。
    不過,試想還有多少人依舊心甘情願成為魁儡?
    不就是說很多人依舊不知其所崇拜的那陣繁景,
    實則上只是過往不斷重複的老舊戲碼了嗎?

    有些事情先擺心底,當然權力遊戲中總有核心與外圍,
    身為外圍的我們顯得勢單力薄,核心搞甚麼我們哪管得著,
    不過又誰能拍著胸脯信心滿滿的說 核心永遠都會是核心,外圍永遠都只能是外圍 呢?

    先擺心底,雖然也許說 無知非罪,知之也不一定是真的知曉,
    然而就跟那些虛誇的繁景歷代以來根深蒂固的深扎人心的過程一般,
    機米粒先生 所看見的脈絡,也有機會緩慢散布開來,
    幾十年,幾百年,誰知道,
    若地球未先毀滅,後世的人們會於這些文字的傳承中看見甚麼。

    也許無心栽花,花偏開,可不是,哈哈。

    遊蕩街上,抓住一個高聲讚揚世界博覽會的傢伙,問他
    辦甚麼空幻無用、和我們毫不相關的世博?
    此時此刻得到的答案會是甚麼,似乎是可以令人焦慮的清晰可見。

    回覆刪除
  6. 雖然我有點頭暈,不過學妹你寫得真好!(你的文筆實在是很神奇、話外有話,不像你不才的學長)週末送蛋糕到你家去...

    回覆刪除
  7. 雞米粒先生您好:

    我是台灣維新影子政府網站的管理員,覺得您這篇文章寫得很好,希望分享給瀏覽我們網站的朋友們,若您對於我們的轉載不同意,懇請告知我們,我們將立即停止轉載與刊登,如造成您的困擾,敬請見諒!若您同意的話,我們也希望取得您的授權,今後轉載貴部落格的相關文章可以不必再每篇都先知會您?請放心,我們每篇轉載的文章皆有註明原文出處。

    同時在此誠摯的邀請您加入我們【友好連結】的行列,如蒙您同意,我們將會把您的優質網站串連在本網站之【友好連結】;此外更希望您可以將台灣維新影子政府網站加入貴網站的好站連結,並經由如此的網路串連隨時分享彼此最新的訊息與活動,互相打氣與加油。

    來自您最溫暖的支持,是我們向前行最大的鼓勵與力量,台灣維新影子政府網站在此懇請您回覆轉載文章之意願,若有其他建議更希望您隨時與我們分享,作為我們改進的方針,協助我們吸引更多朋友共同為幸福台灣而努力,您的協助我們將感激不盡!

    在此,再次萬分感謝您的好文創作!

    台灣維新影子政府網站 http://www.shadowgov.tw/
    連絡信箱:support@shadowgov.tw

    敬祝:愉快

    台灣維新影子政府 敬上

    回覆刪除
  8. 没看明白Ball的碎念文字的主旨是什么。。。

    说实话,关于世博,大陆台面下的主流话语,大概都知道世博又是一次政府劳民伤财、好大喜功、宣传Patriotismus的政绩工程而已。面对汹涌而来的人潮,大家是避之而不及。奇怪的是,台湾的媒体倒是挺欢欣鼓舞的。可能大国、小国的国民心态真的不同吧。

    有很多人不由自主的喜欢这种虚幻的盛世华景,这是没错。花费巨额公帑,不可能一点效果都没有。集权国家的凝聚力很多时候也是如此这般累积起来的。Nazi政权在三十年代不也是如此干的么?

    至于世博本身具有的功用,不客气的说,在通信发达、全球一体的当下,真的不剩下什么了。世博在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初,曾经很重要。再往后,把世博这种形式淘汰了又能如何呢?中国只是假借日渐没落的世博的名义,呼朋引伴地办了场大型party而已。

    另,衡量一个国家好坏,是不论大小的,而是看每个国民活得好不好、舒不舒服。

    回覆刪除
  9. 我覺得你說的很對,其實上面的Ball要說的也一樣啦!

    不過因為接觸不到你們那邊的新聞,所以在我看到上海世博會網站上的博覽會歷史介紹,很不安!(上面完全忽略了世博會和殖民主義的連結)然而,我相信的是,不管台灣和大陸都一樣很多人在反思世博會這個奇怪的現象!當然我們也不可諱言,很多人如你所說很歡欣鼓舞的啊!

    所以,我想,我們也許不能太以偏概全、用「大國」和「小國」去區分態度的不同?而必須細細去觀察和爬梳?畢竟我們在"此刻"都在這邊思考和討論啊!

    另外,關於你說的「本来就是各怀鬼胎,各具功利,何必强求背后的文化意涵呢?大家看看就好,不必太当真。。。」,我想說的是,也許這就正是我們必須去探問的動力啊!在這個表像後面到底隱藏了什麼權力、傾軋、脈絡和歷史?(因為去看什麼被隱藏掉了,會比看什麼被呈現出來,有趣的多!!)我們必須如何去理解中國和台灣的焦慮?「展示」的本質是什麼?

    聽你的說法,你似乎是上海人?你可以多說說你的感覺或你身邊的人的態度嗎?咱們來分析吧!

    回覆刪除
  10. 哇嗚,果然我寫的東西沒人看得懂,哈哈哈,真是糟糕。

    回覆刪除
  11. 呵呵,你提的问题大部分对我来说太metaphysisch了。

    至于背后的“權力、傾軋、脈絡和歷史”,应该可以从对历史的仔细研究中得出,针对不同的阶层进行横向分析,他们如是作为的目的,对他们会有什么益处、坏处等等。还可以考察历史沿革变迁,作纵向比较。大概会是历史研究的有趣课题。

    大陆和台湾的现状及其产生的焦虑是一个很大的Thema,也超出我所能理解的范围。就我本身及周边人的体会,可以一说。但是大陆真的很大,难得其全豹。况且,历史总是需要一些时间沉淀,然后回过头去观察,才能见得全貌。

    毕竟,我不是学历史或社会科学的,在这里只能给你提供一个研究大陆状况的调查样本而已。而且还是一个不具代表性的样本。呵呵。

    回覆刪除
  12. 也可以看看天燈熱氣球!! !http://www.happysweetpotato.com/tw/post/15.html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