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2-21

房客


前些日子,趁著某個有陽光的午後,我拍下了招租房間的照片,特意用Photoshop調亮些之後,在德國的租屋網站上貼了一則空房招租的消息。後來,收到了一些回音,於是我和室友在其中挑選出了幾位,讓他們來看房。

第一個是個小我一歲的攝影師,來自香港。幾個月前辭了工作,申請了Working Holiday visa,準備離開香港家人一陣子,在德國幾個城市各待上幾個月。

第二個是位日本人,業餘的爵士、電子即興演奏家。聽說柏林有許多演奏會,拿了Working Holiday visa,計畫在29歲的這一年,重新去報考柏林藝術大學的古典鋼琴學士班,讓自己能在柏林長待下去。

第三個是義大利台灣華僑,在義大利念了外交,發現自己找不到工作以後,決定到柏林來,重新學德語、找工作。

第四個波蘭女生,提早20分鐘按了門鈴。進門的時候,她已經被二月零度以下的傍晚凍僵了。她說自己在波蘭念了藝術史和文化學,後來出身藝術家家庭的她決定隻身到柏林來學服裝設計。這三年來,她住過幾個設計師家,也甚至和一個算命師同住過...。經過了前幾週的柏林fashion week,她說,她現在只想安靜下來。

第五個是個日本女生,在日本本來是舞者。因為找不著舞團,在貿易公司待了三年,存了一筆錢,來了柏林。我們問她,是不是看過了很多間房子了?有沒有甚麼消息?她用生硬的德文遲疑地說,她真的很希望可以租下這間房間...

當初,租下一間三房公寓的時候,我還想,我終於可以皇皇在多位候選人中仔細挑選、比較、品頭論足,終於掌握了生殺大權。只不過,當經過幾天下來,我才發現,「拒絕」這件事和當你以一種近乎祈求的姿態來讓別人選擇你是一樣艱難的。拒絕一個個與自己年紀相仿之人似乎就等同拒絕當初的自己般(你當初不也都把自己打理得像個有為青年,硬著頭皮,一家接著一家去面試,寄出一封封Email,等待著也許壓根不會有的善心回應?)另外,在聽著這些以各種語言道來、光怪陸離的經驗,我怎麼也無法理解這些人為何選擇離開、抵達,然後走上一條對於我而言完全不符合經濟效益、太過天真的道路。而當下我總想著,當初自己的出走、抉擇是不是對於某些人而言也一樣無從理解呢?

後來,我和室友擬了一封最制式、無感且簡短的拒絕信:

Hello, XXX

Sorry for the late reply.
And thank you for your patience and consideration.
However, we've already found our flatmate.
We wish you could also find a better WG appartment.

Best regards

在經過幾次copy、paste、置換名字的過程,我以一種讓自己歉意減低到最少的方式、機械化地拒絕了大部分的人。


3 則留言:

  1. 把這些人全部抓來住,你就可以寫一個很棒的劇本或小說了。

    回覆刪除
  2. 所以所以,最後是...要留著等我去玩耍的時候給我住嗎?

    回覆刪除
  3. (我不知道我怎麼連到這裡來的)
    擁擠的城市們裡故事很多,故事們競爭激烈,剛來紐約的時候讓我大開眼界,反倒覺得自己是不是變成一個沒有故事的人。
    29歲、30歲,到底這年紀有沒有這樣重要以及具有決定性?當初許下的而立前承諾,現在看來也就是那麼希哩呼嚕地過了。

    回覆刪除